2016-07-07

設計是藝術嗎

撰文:葉小慧 攝影:Chris Jing

台灣紅點設計執行總監 鄭雯瑄

鄭雯瑄,七年級生,已經是台灣紅點設計執行總監。台灣紅點是德國紅點在台灣分公司,而德國紅點設計獎是世界三大設計獎項之一,不僅是各界設計師角逐的榮譽,也備受企業界、特別是製造商重視,一直是台灣設計產業的重要支持者。

設計與藝術的不同

鄭雯瑄設計科班出身又在泛設計圈打滾多年,深刻體會到設計跟藝術的不一樣,「因為設計出來的產品是要被量產的,需要進入這個社會的生產鏈與消費生活。」藝術,是例如畫了一幅成名作,價值可以上億,而買單的人不必很多,是個你情我願的市場。而工商業設計,某種程度是一種藝術,但要是消費市場的平均值,因此還得看市場的成熟度,必須比藝術家多出許多系統性與邏輯性的理性思考,同時不能太膨脹自己的價值。「設計師要很清楚他設計一個東西的核心思想是什麼。」鄭雯瑄指出,設計師是一種想很多的動物,會默默在心中有很多自我辯證及找尋自我的過程,例如設計這樣一個東西,到底是跟市場妥協抑或遵從自己的信仰?假如案子是一個奢侈品,每年都能讓設計師賺錢,但另外一個角度卻可能是生命周期很短,而且產生很多電子垃圾的產品,還要不要做?每天都在掙扎。設計師不是什麼政商名流,而是與會計師、律師一樣的專業工作者,應該要被完善地導入產業當中。鄭雯瑄回憶,過去曾與一位台灣某工業電腦品牌的行銷人員互動,得知該公司的產品並沒有設計師,而是由研發部門與機構部門討論所產生,如果有設計師,就是中間的調和者,知道用什麼最好的造型來包覆硬體與軟體,並完美呈現出相應的功能,而非單純把兩者加在一起。

設計是一門整合型的學科

「設計很有趣,設計是社會科學,討論到最後會變成哲學。」 鄭雯瑄說,設計師的角色一直在轉變,從早期的手工藝時代,到進入現代設計思想的包浩斯時代後,用最大膽、前瞻、實驗性的做法,讓學生思考很多未來的可能性,因此產生許多不符合當時生產方式的設計。例如概念車等產品,某種程度就像藝術品,卻為後面的量產時代做了許多前置作業,而慢慢帶動了量產時代的來臨,讓工業設計師更專注於如何量產美觀的工業設計上。現在不是這樣了,設計師必須考慮更多商業面的事情,要能換位思考,要有更多策略性的思維。鄭雯瑄指出,一個好的設計師絕對不是一個工匠,而是一位有整合性思考能力的人,他在設計訓練過程中,要能夠思考消費者要的是什麼,甚至有時候會去挑戰客戶的要求:「有必要嗎?」「現代的設計師有點像社會學家、人類行為的觀察家。」鄭雯瑄說,進入電腦時代之後,許多產品透過數位呈現而非實體,因此產生軟體設計師等行業,設計思考設置帶到了商學院,而當商學院已經開始要接受設計思考的時候,代表設計已經變成一門顯學,因此「當大家開始相信設計的時候,那設計的價值是什麼?」設計還是有一個很基本的定義,首先他是一個有目的性的創作,他介於藝術跟科技之間,要有創造性的想法,同時有邏輯與因果地去解決一些問題,而這個目的可以很多元,因此產生各式各樣對設計的定義。例如因為服務流程需要被設計,因而從硬體的裝潢、人員的訓練、產品設計到指標設計等,成為服務設計的範疇,但究竟屬於商學院、工學院或者什麼學院都有可能,因為設計本身就是一種整合型的社會學科。

設計界的現況和未來

「設計就像鹽巴,沒有他像少了什麼,但好像又不是必要的東西。」因應台灣產業轉型升級需求,台灣設計科系的數量可說全球數一數二,過去這十年來設計科系畢業生暴增,企業對產品設計認知的不完全,以及僧多粥少的結果,導致設計系職缺薪水低的現象,進而出現設計系學生不再想當設計師的氛圍。但鄭雯瑄認為,這可能是一個大破大立的機會,未來台灣的設計師可能越往創業家靠攏,創業家也將越有設計概念。

沒有留言: